2025 年 11 月 8 日,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之光” 博览会期间,以 “AI 驱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为核心的两场活动 —— 数据市场价值共创主题活动与数据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在浙江乌镇同步举办。活动由数据要素社主办,汇聚政府机构、央国企、高校及 AI 与数据企业代表 300 余人,聚焦
人工智能如何破解数据流通难题、激活要素价值,现场发布多项 AI + 数据融合成果,为数字经济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顶层共识:AI 是数据要素激活实体经济的 “关键钥匙”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齐同军在致辞中明确指出,数据要素要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 “催化剂”,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他提出,当前推动的 “模型平权”“算力平权”,最终要通过 AI 技术实现 “数据平权”—— 例如本次活动重点推进的杭州国家语料库,正是依托 AI 算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让高质量训练语料像自来水一样便捷获取,助力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在 AI 加持下 “流得动、算得准、赚得到”,避免数据要素陷入 “空转” 困境。
中央财经大学欧阳日辉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是推动公共数据市场化与金融化的核心技术支撑。他团队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AI 不仅能加速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化,更能通过智能分析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例如在金融领域通过 AI 模型实现数据风控,在医疗领域通过 AI 算法优化临床数据应用,这些都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路径与政策参考。
实践分享:AI + 数据解锁多领域智能新场景
活动现场,政企代表分享的实践案例均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展现数据要素的智能化应用成果。南方电网曹熙介绍,“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通过 AI 加密算法与智能分析模型,实现能源数据的安全流通与动态监控 ——AI 系统可实时识别异常数据传输,既保障数据隐私,又能为电网调度提供智能决策支持,让能源数据真正服务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联通智研院申冠生博士以智能政务热线为例,展示 AI 如何让政务数据 “活” 起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AI 系统可自动识别群众诉求关键词,将分散的政务数据整合为结构化信息,同时生成智能派单方案,让基层治理效率提升 40% 以上。同步发布的《政务热线数智化发展实施路径与未来展望》,更是系统梳理了 AI 在政务数据应用中的技术标准与落地步骤。
医疗领域的 AI 探索尤为亮眼。建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周旭芳透露,当地构建的 “数据要素 + AI 能力” 区域医疗新模式,通过 AI 影像诊断系统分析临床数据,辅助基层医生提升疾病识别准确率,同时利用 AI 预测模型提前干预慢性病风险,让医疗数据从 “事后记录” 转向 “事前预防”,惠及近百万居民。中国电信代表杨剑也表示,企业正通过 AI 大模型构建数据资产化平台,例如在工业领域通过 AI 算法分析生产数据,为企业提供智能降本方案,目前已服务超 200 家制造企业。
科技企业的 AI 创新成果同样聚焦产业痛点:数兑科技研发的 “AI + 数据工程” 智能助手,可自动完成数据清洗、标注与建模,将企业数据应用门槛降低 60%,让中小微企业也能低成本使用数据与 AI 技术;浮木科技提出的 “AI 大模型 + 政企软件工程” 三位一体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 AI 模型适配政企数据场景,解决大模型在政务、金融领域的 “落地难” 问题,目前已在 3 个省级政务项目中试点应用。
成果发布:AI 驱动数据生态建设 多项智能成果落地
本次活动发布的重磅成果,均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底座,旨在构建数据要素的智能化产业生态。杭州数据集团发起的杭州国家语料库,不仅是高质量训练数据的 “蓄水池”,更内置 AI 数据处理模块 —— 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 AI 工具定制专属训练数据集,例如为智能驾驶企业提供道路场景标注数据,为智能家居企业提供语音交互语料,目前已吸引拓尔思、联众智慧等 6 家单位及数兑科技等 3 家 AI 企业成为首批数据合伙人,未来将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低成本、规模化的语料支撑,缓解 AI 企业 “数据短缺” 痛点。
多本专业成果也围绕 AI 与数据的融合展开:《公共数据市场化价值化》一书由联通智研院等联合打造,其中专门章节阐述 AI 在公共数据开发中的技术应用,例如 AI 在教育数据、交通数据中的智能分析方法;国内首份《2025 中国医疗数据产业图谱》及《2025 中国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应用案例集》,更是收录了 28 个 AI + 医疗数据的落地案例,从 AI 影像诊断到 AI 药物研发,全面呈现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疗数据生态。此外,“全球数据前沿观察者计划” 明确将 “AI 驱动的数据要素创新” 列为核心研究方向,计划联合全球 50 所高校与企业,共建 AI 数据技术实验室,推动数据要素的智能化研究与协作。
产业对接:AI + 数据聚焦两大智能赛道 加速成果落地
当日下午的产业对接活动中,近百位代表围绕 “AI + 数据金融” 与 “AI + 医疗数据” 两大赛道展开精准合作洽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提出的 “央地共建‘AI 算据港’” 构想,计划整合区域数据资源与 AI 算力,打造集数据存储、AI 训练、智能应用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已与 3 个省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联众智慧分享的 “数智基座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 实践,通过 AI 中台连接医疗数据与应用场景,已帮助 10 余个城市实现医疗数据的智能化共享。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此次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建了 “AI 技术 + 数据要素 + 产业需求” 的对接桥梁 —— 人工智能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概念,而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成为破解产业痛点的 “实用工具”。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两者将进一步协同发力,推动数字经济从 “数字化” 向 “智能化” 跨越,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智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