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算力GPU的功耗难题日益凸显。英伟达Feynman架构GPU预计功耗将飙升至4400W,这对
GPU服务器的散热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何为这些"功耗怪兽"有效"退烧",成为数据中心持续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团队给出了创新解决方案——新型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一张布满相互连通微观孔隙的特殊纤维膜,通过物理毛细作用,能自动吸附冷却液体并均匀分布在表面。当GPU
服务器中的芯片开始发热,膜上液体受热蒸发,自然且高效地带走大量热量,全程无需风扇、水泵等外部动力设备,能耗极低。
传统蒸发冷却方案常面临孔径过小易堵塞、孔径过大引发意外沸腾的问题,导致散热不稳定。而此次研发的纤维膜孔径设计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液体顺畅流动,又避免了上述弊端,成功实现了稳定高效的散热过程。在性能测试中,该技术创下每平方厘米800瓦的热通量纪录,且能在数小时运行中保持稳定,完全满足高功耗GPU服务器的散热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技术目前的表现远未触及理论上限,未来经过持续优化,散热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对于搭载高功耗GPU的服务器而言,该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不仅解决了散热痛点,更能助力GPU服务器在低能耗前提下发挥极致算力,为AI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发展扫清了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