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科技巨头Nvidia正式发布全球最小的
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DGX Spark,这款仅手掌大小的设备以3000至4000美元的定价,为人工智能开发领域带来了轻量化新选择。
DGX Spark凭借150毫米长宽、50毫米厚的紧凑设计,成为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钱包级”AI超算。其搭载英伟达Grace Blackwell芯片的迷你版本GB10,配备128GB LPDDR5x内存,理论上可支持2000亿参数大模型的推理任务,配合Nvidia深耕20年的CUDA运行时技术,能轻松驾驭消费级显卡难以处理的复杂AI工作负载。在模型推理测试中,该设备运行gpt-oss-20b模型时token生成速率可达57Tok/s,处理图像生成等任务时也展现出独特优势,多位开发者已通过其成功训练专属图像生成模型,验证了其在人工智能细分场景的实用价值。
不过这款创新设备也面临多重争议。其LPDDR5x显存速度不及消费级显卡的GDDR系列,部分任务表现落后于RTX 6000 Ada等更廉价产品,且运行部分应用时存在GPU内存占用过高导致的闪退、死机问题。更引发市场疑虑的是,Nvidia旗下搭载更强Blackwell芯片的Jetson Thor开发套件,以更低价格提供更卓越性能,让DGX Spark的市场定位略显尴尬。此外,Apple Mac Studio、AMD Strix Halo等竞品在性能、稳定性及多场景适配性上的竞争,也让这款迷你超算面临不小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DGX Spark的推出并非孤立产品布局,而是Nvidia瞄准人工智能开发轻量化趋势的战略尝试。与传统GPU服务器动辄数万美元的高昂成本、庞大体积相比,这款迷你设备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其支持的模型微调功能的,为不愿依赖昂贵云计算服务的开发者提供了新选择。尽管当前仍存在性能折损、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但它所引领的“小而精”的硬件发展方向,或将推动人工智能开发工具的多元化变革。
目前,行业对DGX Spark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可其在生态适配、内存容量上的创新,质疑者则对其性价比和市场必要性提出疑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迷你AI超算能否在
GPU服务器与消费级显卡之间开辟出专属赛道,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